熱門主題熱門主題  顯示討論區會員列表會員列表  搜索討論區搜索  幫助幫助
  註冊註冊  登陸登陸
食品添加物
 台灣香料網討論區 : 食品添加物
主題 主題: 維生素D 發表回覆發表新主題
作者
內容 <<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
tank
Admin Group
Admin Group
頭像

加入: 7/23/2003
位置: 台灣
文章: 12
發表: 9/09/2003 ∼ 7:36am | IP 已記錄 引用 tank

維生素D Vitamin D

(性狀與穩定性) 維生素D,維生素D3均為無色針狀結晶或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無味,性質穩定,密閉貯藏不易變質,暴露空氣或陽光照射易變質。

(體內過程)維生素D由小腸吸收,維生素D3比D2吸收更迅速,完全,貯存於肝和脂肪中。維生素D2和D3的代謝,活化,首先通過肝臟,其次為腎臟。吸收後在肝臟經羥化為骨化二醇後代謝活化於腎臟,繼續羥化為骨化三醇,此活性物質在小腸助鈣吸收,維生素D2,D3的血漿半衰期為19—48小時,在脂肪組織內長期貯存,骨化二醇10—22天,平均16天,骨化三醇3—8小時。作用開始時間維生素D2 12—24小時,骨化三醇2—6小時,血藥濃度達峰時間,骨化二醇約4小時,骨化三醇藥2小時。

(藥物作用)維生素D能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其代謝活性物促進腎小管重吸收磷和鈣,提高血鈣,血磷濃度,或維持及調節血漿鈣,磷正常濃度。一般認為,只有鈣與磷酸鹽的血漿濃度適宜理,才呈現骨形成的正常速率。維生素D缺乏時人體吸收鈣,磷能力下降,鈣,磷不能在骨組織內沉積,成骨作用受阻。在嬰兒和兒童,上述情況可使新形成的骨組織和軟骨基質不能進行礦化,從而引起骨生長障礙,即所謂佝僂病。鈣化不良的一個後果是佝僂病患者的骨骼異常疏鬆,而且由於支撐重力負荷和緊張而產生該病的特徵性畸形。

在成人,維生素D缺乏引起骨軟化病或成人佝僂病,最多見於鈣的需要量增大時。如妊娠期或哺乳期。該病特點是骨質密度普遍降低。它與骨質疏鬆症不同,該病骨骼的異常在於包含過量未鈣化的基質。而骨骼的顯著畸形反見於疾病的晚期階段。

(適應症狀)(1)預防和治療營養性佝僂病。如吸收不良,擇食或嚴格控制飲食,絕對素食者,全靜脈營養病人,不接觸陽光及因代謝性疾病,肝膽疾病,小腸疾病等原因引起的絕對或相對性維生素D缺乏症所致的兒童佝僂病,成人骨軟化和老年人的骨質疏鬆症。老年人每日補充維生素D10毫克(400單位)即可,妊娠和哺乳期婦女因需鈣量增加,維生素D也需增加,一般每日可補給維生素D5毫克(200單位)即可,不宜更多。

(2)治療代謝性佝僂病與骨軟化症。這一類疾病在嬰兒和兒童表現為佝僂病,在成人表現為骨軟化症。其特點是對生理劑量的維生素D不起反應。這類疾病有三種。(1)低磷酸鹽血症性維生素D抗藥性佝僂病,是一種與X性染色體有關的鈣和磷酸鹽代謝紊亂的遺傳性疾病。其特點雖不是維生素D代謝障礙,但用大劑量化三醇合併應用磷酸鹽治療可以出現臨床症狀改善。(2)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假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3)腎性營養不良(腎性佝僂病)與慢性腎功能衰竭有關。由於腎功能下降,使25—羥膽骨化醇轉變為1,25—2羥膽骨化醇的能力降低。用二氫速甾醇(DHT)與骨化三醇可奏效。因為這些藥物作用的發揮,並不需要經過腎臟的羥化作用。

(不良反應與注意事項)維生素D中毒的早期體征和症狀與高血鈣有關,包括衰弱,疲勞,乏力,頭痛,噁心,嘔吐與腹瀉。高血鈣早期腎功能的損害表現為多尿,煩渴,尿濃縮能力降低及蛋白尿。長期高血鈣則有可能使鈣沉積在軟組織中,腎組織中的沉積最為明顯。這樣就會產生腎石病,彌漫性腎鈣質沈著或兩者兼有。其他部位的鈣可能包括血管,心臟,肺臟和皮膚。鈣從骨中動員出來是造成高血鈣的原因,也是造成某些維生素D過多症患者局部或全身骨質松症的原因。

在兒童,只要發生一次中等程度的高鈣血症就可使生長完全停滯達6個月或更長,而且這種身高不足可能永遠不會被充分糾正。

維生素D中毒可以表現在胎兒。導致非家族性先天性瓣膜上主動脈狹窄。到嬰兒期,這種畸形常與高血鈣的其他特徵同時被發現。母親的高血鈣也可能會抑制新生兒甲狀旁腺功能。從而導致低血鈣手足搐搦和癲癇發作。

維生素D過多症的治療包括:立即停用該維生素,低鈣飲食,給預糖皮質激素以及大量補液。這種處理之後,血漿鈣即可降至正常,軟組織中的鈣也可以被動員出來。血鈣恢復正常的同時,可見腎功能也有顯著改善。如上述治療無效,可用其他藥物。如降鈣素,卡那黴素,皮質激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鈉等,血透是治療的最後手段。

(藥物相互作用)(1)含鎂的制酸藥與維生素D同用,可引起高鎂血症。

  • 巴比妥,苯妥英納,抗驚厥藥,撲亞酮等可降低維生素D的效應。
  • 降鈣素與維生素D同用可抵消前者對高鈣血症的療效。
  • 大量鈣劑或利尿藥與常用量維生素D並用,有發生高鈣血症的危險。
  • 考來烯胺,考來替泊,礦物油,硫糖鋁等均能減少小腸對維生素D的吸收。
  • 洋地黃與維生素D同用時應謹慎,因維生素D可引起高鈣血症,容易誘發心律不齊。
  • 含磷藥與維生素D同用,可誘發高磷血症。
  • 回到頂部 查看 tank's 個人資料 搜索其它文章基於 tank 訪問 tank's 主頁 發送私人消息 添加到好友列表
     

    如果你想發表回覆, 請先 登錄
    如果你還沒有註冊, 請先 註冊

      發表回覆發表新主題
    可列印版本 可列印版本

    討論區切換
    你在此討論區 不能 發表新主題
    你在此討論區 不能 回覆已有主題
    你在此討論區 不能 刪除你的文章
    你在此討論區 不能 編輯你的文章
    你在此討論區 不能 發起投票
    你在此討論區 不能 投票



    頁面執行時間 0.437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