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主題熱門主題  顯示討論區會員列表會員列表  搜索討論區搜索  幫助幫助
  註冊註冊  登陸登陸
食品香料香精
 台灣香料網討論區 : 食品香料香精
主題 主題: 芬美意關注食用香料標準 發表回覆發表新主題
作者
內容 <<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
kitagawa007
Newbie
Newbie
頭像

加入: 1/03/2004
位置: 中國
文章: 13
發表: 1/07/2004 ∼ 8:23am | IP 已記錄 引用 kitagawa007


芬美意关注食用香料标准

——专访芬美意香料(上海)有限公司食用香精部总经理曾淑苹博士

刘 怡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更何况我们这个有60亿人口聚居的地球村。凡事要没个规矩,岂不乱了套!因此,国家要有法,单位要有规,就是朋友之间共事,也要有个约定俗成的君子协定。
进入21世纪,人类更关注自己的健康。赋予食品色、香、味的食品添加剂的标准问题,无可厚非的成了国人瞩目的热点。鉴于此,记者近日就食品添加剂,特别是香料标准及其它相关问题,赴沪专访了国际香界巨子——芬美意香料(上海)有限公司食用香精部总经理曾淑苹博士。(以下记者简称记,曾淑苹简称曾)

“天然”价高 但未必好
记:作为一个食品大国,中国企业和消费者目前对食品添加剂存在着一定的误解,您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吗?国外消费者是怎么面对形形色色的添加剂的?

曾:这还是蛮正常的,因为食品添加剂行业在中国还是比较新的,开放以后才逐步引进。食品添加剂也有很多种,有纯天然的,有合成的。但部分人认为天然的比较好,这不正确。就像我们吃中药一样,中药虽是纯天然的,但搭配不对也会有毒性。食品添加剂的原料从天然萃取的话,如果加工工艺、纯化技术不是非常好,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话,提取出来的东西也会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这是很微量的,很难检测出来。其实经过加工、处理过的东西,不见得比合成的好。合成的好多东西,它的结构都是天然存在的,只是用人工的合成方式把它做出来,而且对纯度能够控制,这就是为什么要与国际接轨的原因。一般在国外,像我们公司,对合成的要求非常高,都要经过毒性实验,确定它们的安全性,然后会得到一个国际代码,说明这些都是经过检验合格,是安全的。像芬美意公司对原料都有长期的要求,每种原料一定都会有FEMANUMBER,也要有GRAS,通过他们来测试原料的安全性,我们对原料的控制是相当严格的,原料一定要符合这个标准,这是芬美意做事的原则。因为污染越来越严重,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就会考虑环保问题。

记:面对中国企业、消费者的困惑,贵公司在销售产品时可否遇到什么困难、尴尬?

曾:我觉得这个现象一定有,尤其是我们刚刚进来的时候。中国的消费者一直在强调天然,其实他们不知道所讲的天然是类天然、天然等同(NI)。事实上天然等同的意思是,这些物质大部分是存在的,但是用人工合成的办法把它做出来。所以这种天然等同的东西,事实上本身就是一个合成的东西,因为天然存在,所以叫做天然等同。在国内大家讲的天然,其实就是合成的。
如果从纯天然的树、花等材料中萃取某种物质,需要多少材料才可以用?而且价格会比合成的上升一、二百倍,甚至上千倍,国内消费水平还很低,根本没法买这种东西。我们公司也有很多纯天然产品,也曾经想推广,但价位太高。这是一个大环境,其实国内大部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天然等同,很少有纯天然的。
  很多添加剂是消费者需要的,以前大家直接做饭来吃,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家越来越忙,花很多时间去做饭的越来越少。国外已经是这样,买一些食品放进微波炉几分钟就好了。将来加工食品越来越多,在加工过程中食品必定有损失,为保持原有的风味,必然要添加添加剂,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事实上,添加剂可以使食品保持很好的风味,并延长保质期。比如为使肉保存时间长,最早将生肉用盐腌起来,盐就是一种添加剂。大家好象一听到添加剂就觉得不是很好的东西,但盐吃多了也有害。所以添加剂可以使产品保鲜、颜色更好,只要考虑到安全性,它就是一个很好的东西。

香料生产欠法规
记:作为香精的基础原料香料,您怎样看待这个行业?对目前中国的香料状况有何看法?

曾:我们一定会按照FEMA、GRAS规定的标准执行。现在国内如果有新的合成原料出来,是不是有一个安全性认证的问题。国内整个过程是怎么样,好象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规定,好象现在正在修订。尤其是咸味方面,因为中国的咸味香原料和香精方面比国外发达,有个地方性口味的问题。但有很多很小的小作坊做出来的产品,他们的原料是否经过一定的认证过程,我是很担心的。现在如果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法规规定,做什么产品要有什么必须的条件下来执行,对整个行业也是有帮助,对消费者的安全性也有保证。不然的话,那么多的公司,可能只知道一个化学结构,但是不是正确?是否做安全性、毒性实验?像这个国内可能都没有执行。将来香精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对香原料的需求也越多,这方面管理要提高。而且食用香精因为加工食品越来越多,用的也越来越多,怎样管理好香料是保持食用香精安全性的第一步。
  我们公司大部分香原料还是从国外进口的,昆明厂也做一些,同时支持公司其他地方的需求,而香原料大部分是在日内瓦生产。昆明厂主要生产日化香精,考虑的也与食品不同,主要是过敏问题。香原料的来源多种多样,一种像从天然萃取的,如玫瑰油,从玫瑰花瓣中提取的,非常贵,在食用香料中用量非常少。还有一种从橘子皮中提取很多油出来,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成分,进一步醇化就可以取得很多单体的香原料,果汁里也可以提取出来。还有一种是比较复杂的有机化学,像从玉米中提取淀粉,淀粉经加工再提取出单糖,原材料是不一样的,从各方面取得。再如一些动物香料,像大环麝香,天然存在,我们用有机合成的方式,叫中间体,很多也是天然的原料,经过切割、分离、提希、醇化、然后做出来,种类非常多。像我们调香师的香原料多达3000多种。调香师最少要认识1500种香原料,不仅要记得闻起来是什么味道,而且可以记得尝起来是什么味道。所以为什么调香师至少要经过7、8年的时间,才能把一个很好的产品做出来。调香技术师的地位虽低一些,但也要知道超过500种香料。

抄袭:导致同质化
记:有人认为,由于中国香料厂上马难,导致许多香精企业同质化问题严重,对这个问题,您怎样看待?认为怎样避免?

曾:像我们公司很多原料是自己生产的,也卖给国内很多企业。但我们注意到这是一个技术上的突破。国内做一些脂类、醛类产品,这种简单的化学成分很多,但进一步做出有特色的香原料技术层次要求是很高的。像芬美意每年科技投入占营业额的10%,如果国内厂家没有投入,只靠抄袭的话,没办法前进。如果要做一个好的,有特色的香原料,芬美意做基础研究的化学师,一年可以筛选上千个分析成分。如果我们对咖啡香味感兴趣,首先要考虑它的香味从哪里来,咖啡豆是第一个来源,它的香味里面哪些是重要成分,这是第一步。闻到咖啡香气,怎么把这种香气以最完整的方式收集起来,本身就是一种技术。之后再分析里面有多少成分,像我们研究出来,咖啡有900多种成分,如果分析技术达不到一定层次的话,怎么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如果没有技术、资料库支持,怎么做?确认出来以后,咖啡中可能有十几种最主要的成分,再看它们是怎样产生的。探讨这种天然产品的一个合成过程,然后再用这种技术,把天然的原料合成出来。走天然萃取的路是行不通的,因为抽取出来的香成分只是几百万到几千万分之一,如果要用纯天然的原料,不知多少咖啡豆才够。另外,受气候的影响,原料可能欠收,不能保证供应。
  至于怎么把香原料合成出来,就要看研究人员的有机化学以及各方面的知识,还要有一个好的工艺,之后考虑怎么把它生产出来,这是一个技术投入相当大的过程。如果国内企业不想投资,只抄袭人家的东西,根本没办法上升到这个层次。这其实是一个投资——技术——发展的过程。像我们公司,将几千种成分,用筛选的方式,最后通过安全性测试,真正达到要求,最后添加到食品中,可能已经非常小,而投资却非常巨大,估计一个产品的开发要15万美金。芬美意这么多年来,一直肯花营业额的10%用于基础研究,因为它有眼光,这个路子一定要长远的走下去。要走在人家前面,拥有别人没有的,这样才能永远处在领先地位。
  因为我们是私人公司,不以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为目的。现在有很多公司在兼并,如IFF买了BBA,奇华顿买了PAGEMAKE,去年又买了FIS,今年HR又和GKKO合并,这些公司因为兼并,市场在不断增加。芬美意一直都没有与别的公司合并,因为它有独特性。销售额可以排在后面,但技术实力可以排在世界前一、二名。

不能只图眼前赢利
记:您刚才提到,国外开发一个产品大约需要15万美金,因此中国企业很少去开发新的产品。芬美意一直注重科技创新,对此你有什么先进方法可以介绍?国外同行遇到同样的情况会怎么去处理?

曾:这是个技术层次、技术水平问题,加上前提需要很大的投资。国内企业,要用自己的资金、实力,有一定瓶颈,到一定程度,就要引进国外的资金。但是有些时候,国内企业要把眼光放远一些,不能只为暂时赢利。我觉得国内企业大部分都缺乏长远目标,投入不多。现在有许多公司开发产品时尽量用供应商,就是借用供应商的能力,帮它做一些产品开发,只有国际性的供应商才能提供很多技术上的咨询。有些公司认为食品工业技术层次不是很高,觉得自己不用做很多事情,很多产品的新概念、包装、原料、配方等都想由供应商提供,像我们公司就经常提供这种服务。国外大公司会有一定的认证过程,指定供应商。香精公司全球有几千家,不能每一家都做,所以大的公司会有3—5家供应商,共同搞新产品开发。如果自己的设想没被供应商采纳,也会知道自己哪方面做的不好。国内公司却不是这样,光是香精就会找四、五十家供应商,认证过程也不是专业化,有时候拿了这个公司的技术,却买了别人的产品,很难控制。这样做的结果是,一些小的供应商,不用投资也有生意可做,而我们投资很大,却做不到生意,这也是大公司的一个困扰。国内企业对供应商的要求和希望不一样,还没有认识到长期策略合作的重要性。有些公司只注重价格,其实那些小公司投资很低,又没有什么服务,当然能把价格压得很低。但有些公司却以这个价格要求我们,又期望做很多服务是很难的。我们现在只能尽量调整,在成本上尽量配合。在中国飞速发展的今天,我认为,外国的好多技术、管理还是可以借鉴的。我想通过一定的发展过程,中国将来一定也会走向这一步。

修订标准 必须行业牵头
记:目前中国各个行业都在重新修订标准,您认为现有的香料标准存在哪些不足?与国际标准相比有哪些差距?

曾:重新修订标准很有必要。国内很多专家很在行,就是怎样把他们组织起来。希望专家们带头,把法规尽快完善起来。国外的法规已经很完善了,中国应该有个专家小组,进行比较,哪些中国可以用,哪些可以改进。
  举例来说,我们公司曾从国外进口橙油,海关要检测半致死率,喂老鼠吃,用多少剂量,会导致老鼠死亡,这当然是国标有规定的。后来我们发现引用的法规是分馏的油,而不是原油。因为分馏的油纯度比较高,剂量要求比较低,所以用很少的量效果就会很显著,我们的成油却不是蒸馏的油。像这个例子,我们如何去改进?我们有口难辩,因为不能去挑这个法规的漏洞。我们公司总部有一个管理法规的部门,每年都从世界各地收集新的法规,找一下哪些原料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随时在更新。还有就是这些标准存在,但没有执行,我们以前也遇到过这种问题。比如有些产品标准上没有列出,但海关却放行。应该是没有列出的产品,就不能放行。国外企业就这样认为,海关放行,就表明产品可以在中国使用,但事实上,这个东西没有在国标里。这也是法规方面的一个漏洞。像美国FDA有一个执行小组,每年都要检查,是不是符合标准,不符合的话,就会被取缔。而中国却没有这样一个执行小组,技术监督局、检疫站,虽每个地方都有,但他们能检测的也很有限,比如微生物群这样简单一些的,但具体用什么香原料,我觉得还是很难的。因为不仅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做分析,还要有设备。有法规没有执行,也没有什么意义。
  像我们这样国际性的公司,肯定会按照国标执行。可有很多公司,不按照法规去做,通过其他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以致于倒变成法规只限制一些大厂家的了。

记:“谁制订谁受益”,现在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对标准修订十分热衷,您对此如何看待?芬美意是否会介入标准的修订工作?

曾:我们会很感兴趣,也非常希望了解将来是一个什么发展方向。我认为“谁制订谁受益”,应该以一个国际方向为前提,与国际接轨,不能只顾企业自身的利益。我认为修订法规要成立一个专家小组,从行业角度出发,制定符合行业发展的标准,不能让某个企业一枝独大,造成垄断。所以协会的领导地位非常重要,在行业标准的指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能让企业牵着鼻子走。

  

请用600*800、16BitColor、IE4.0以上配置浏览


已被編輯: tank 在 1/07/2004 ∼ 6:19pm
回到頂部 查看 kitagawa007's 個人資料 搜索其它文章基於 kitagawa007 發送私人消息 添加到好友列表
 

如果你想發表回覆, 請先 登錄
如果你還沒有註冊, 請先 註冊

  發表回覆發表新主題
可列印版本 可列印版本

討論區切換
你在此討論區 不能 發表新主題
你在此討論區 不能 回覆已有主題
你在此討論區 不能 刪除你的文章
你在此討論區 不能 編輯你的文章
你在此討論區 不能 發起投票
你在此討論區 不能 投票



頁面執行時間 0.398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