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 9/09/2003 ∼ 7:43am | IP 已記錄
|
|
|
維生素K Vitamin K
(性狀與穩定性)維生素K1:在空氣中穩定,但遇光分解,宜貯存於密閉容器中,避光保存。維生素K3:需遮光保存,並置於乾燥低溫處。維生素K4:需在8攝氏度以下密閉容器,遮光保存。
(體內過程)天然維生素K1和K2為脂溶性,口服後必須依賴膽汁吸收;人工合成的維生素K3和K4為水溶性,口服直接吸收。口服維生素K1後6—12小時即發生作用。維生素K吸收後在肝內迅速代謝,以葡萄糖醛酸,硫酸結合型代謝物經腎及膽汁排泄。由膽汁排出腸道者,尚有少量可重吸收,進行肝腸迴圈。
(藥物作用)維生素K是肝臟合成凝血?原(因數Ⅱ)的必需物質。還參與凝血因數Ⅶ,Ⅸ,Ⅹ以及蛋白C和蛋白S的合成。缺乏維生素K可致上凝血因數合成障礙,影響凝血過程而引起出血,此時給予維生素K可達到止血作用。維生素K2尚具有鎮痛作用,其鎮痛作用機制可能與阿片受體和內源性阿片樣物質介導有關。
(適應症狀)用於防治維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如阻塞性黃疸,膽瘺,慢性腹瀉,廣泛腸切除所致腸吸收不良患者,早產兒,新生兒低凝血?原血症,香豆素類或水楊酸類過量以及其他原因所致凝血?原過低等引起的出血。亦可用於預防長期口服廣譜抗生素類藥物引起的維生素K缺乏。
(不良反應與注意事項)(1)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等。
(2)較大劑量可致新生兒,早產兒溶血性貧血,高膽紅素血症及黃疸。對紅細胞6—磷酸脫氫?缺乏症患者可誘發急性溶血性貧血。
(3)可致肝損害,肝功不良患者可改用維生素K1。肝硬化晚期肝病患者出血,使用本品無效。
(4)有加重黃疸的報導,阻塞性黃疸患者慎用。
- 注意事項:(1)肝功能損害時,維生素K療效不明顯,凝血?原時間極少恢復正常。如盲目大量使用維生素K,反而加重肝臟損害。(2)肝素引起的出血傾向及凝血?原時間延長,用維生素K治療無效。(3)用藥期間應定期測定凝血?原時間,以調整維生素K的用量及給藥次數。(4)由於維生素K有過敏反應的危險。故不宜與其他維生素製成複合劑。(5)腸道吸收不良患者,以採用注射途徑給藥為宜,如仍採用口服,宜同時給予膽鹽,以利吸收。(6)用於糾正口服抗凝劑引起的低凝血?原血症時應先試用最小有效劑量,通過凝血?原時間測定再加以調整,過多量的維生素K可給以後持續的抗凝治療帶來困難。(7)孕婦慎用。放置兒童不能觸及到的地方。
(藥物相互作用)(1)口服抗凝劑如雙香豆素類可干擾維生素K代謝,兩藥同用,作用相互抵消。
(2)較大劑量水楊酸類,磺胺藥,奎寧,奎尼丁等可影響維生素K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