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及澱粉、纖維素 |
1. 糖與醣 (1) 醣:醣是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和它們的衍生物或聚合物的總稱 u單醣:不能水解之最簡單的醣稱之,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v雙醣:水解而能得到兩分子單醣的醣稱為雙醣,如麥芽糖、蔗糖、乳糖 w多醣:水解後可產生很多分子單醣的醣稱之,如澱粉、纖維素 (2) 糖:個別的醣稱之某糖,如葡萄糖、蔗糖等 u雙醣及單醣皆可以個別結晶,溶於水具有甜味,故稱為糖 v多醣無法個別結晶,且不溶於水,無甜味,故不屬於糖(但屬於醣)
2. 單醣: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每分子含5個羥基) |
(1) 葡萄糖C6H12O6 |
j結構: |
 |
<含有一個醛基(-CHO)及五個羥基(-OH)之醛醣> 備註:α-葡萄糖:在環狀結構中第一個C與第二個C上的OH在同側 β-葡萄糖:在環狀結構中第一個C與第二個C上的OH在異側 k製備:澱粉與稀硫酸共熱,水解而得 |
 |
l存在 u甜的水果 v血糖:存於血液中之葡萄糖稱為血糖 血糖過多:血糖濃度必須維持定值(約血液每1mg/mL),過多則成糖尿病 血糖過少:葡萄糖為腦的重要元素,過少會發生休克 m反應與性質 u性質:白色結晶,有五個羥基,可形成氫鍵,易溶於水,有甜味,但不如蔗糖 v還原醣之檢驗 斐林試液、多侖試液、本氏檢驗,醫學上常用上述反應,以檢查病患者之尿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w葡萄糖可於溴水或次溴酸根離子反應生成葡萄糖酸(BrO-只氧化醛基而不能氧化羥基) |
(2)果糖C6H12O6 |
j結構:第二號碳上有一個酮基(C=O)及五個羥基(-OH)之酮醣 |
|
 |
<水溶液中以環狀佔優勢>
| |
k製備 |
 |
l反應與性質 u性質:甜度約為蔗糖的兩倍 果糖為一酮糖,分子中含一個酮基及五個羥基,可與水形成氫鍵,易溶於水。甜度較葡萄糖、蔗糖為大 v還原醣:果糖雖為酮醣,仍有斐林、多侖及本氏液的反應 |
由於果糖中 具有α-氫原子,此α-氫原子酸性較大,易形成酮-烯醇互變。而於還原醣檢驗中,具有 的酮醣溶於鹼性溶液,則酮醣、烯醇式、醛醣間達成一平衡,故具有還原性 |
(3) 半乳糖C6H12O6 |
j結構 |
|
 |
備註:與葡萄糖的差別僅在第四號碳上-OH基所接之方向不同 | |
k製備 |
 |
l反應與性質 |
u反應:半乳糖為還原醣,故具有和斐林、多侖、本氏液反應之特性 v半乳糖為腦組織的一種成份,故為重要的營養素 母乳的乳糖含量高於牛乳,故宜以母乳哺乳 |
3. 雙醣(C12H22O11):蔗糖、麥芽糖及乳糖(每分子含8個羥基) |
(1) 蔗糖 |
j結構 |
k性質 |
u葡萄糖與果糖各具有5個羥基,結合成蔗糖時破壞2個,故一分子蔗糖中具有8個羥基。由於這些羥基可以與 水生成氫鍵,故單醣與雙醣皆易溶於水 v蔗糖不具還原性,不與奜林、多侖試液作用,非還原糖 因所連接之C原子為葡萄糖之C1與果糖之C2原子,正好為醛基與酮基之位置,故蔗糖失去還原性 w蔗糖水解之後產生葡萄糖與果糖 蔗糖在稀酸中水解產生葡萄糖與果糖,稱為蔗糖之水解或轉化  |
x蔗糖約比乳糖甜六倍比麥芽糖甜三倍,較葡萄糖略甜,但只有果糖之半倍甜味 |
(2) 麥芽糖:2葡萄糖→麥芽糖+水 |
j結構 |
 |
k性質 |
u麥芽糖為澱粉水解之部份產物,用於糖果或作為食品添加劑,為蔗糖之異構物 v純者為白色針狀結晶,易溶於水,甜味不及蔗糖 w與稀酸共熱可水解產生二分子葡萄糖  |
x為還原醣。因兩分子之葡萄糖分別以C1與C4脫水相連而成麥芽糖,仍保有一個醛基 |
(3) 乳糖(Lactose):葡萄糖半乳糖→乳糖+水 |
j結構 |
k性質 |
u存在於動物乳中之主要醣類 v屬於還原醣。因仍保有葡萄糖的醛基之性質 w它是腦組織中的一種成份,故為重要營養素此為母乳優於牛奶的理由之一 |
4. 多醣類:澱粉、纖維素(含有3n+1個羥基,為聚酯類) |
(1) 澱粉 |
j化學式:HO(C6H10O5)nH,通常寫為(C6H10O5)n k結構:澱粉為α-葡萄糖組成,故為同元多醣 u直鏈澱粉 v分支鏈澱粉 |
l性質 |
u澱粉為植物藉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於水合成的一種白色顆粒,儲存於植物細胞中 v澱粉碳鏈較短者(分子量約4000)的部份可溶於水,碳鏈較長或有支鏈者難溶,但在水中烹煮時,會脹裂成漿糊 w在稀酸中水解可得α-葡萄糖 x在體內之消化過程  |
(2) 纖維素 |
是植物骨架的主要成分,藉由β(1→4)間接形成長直鏈,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哺乳類都缺乏水解鍵結的酵素,所以不能消化纖維素。而在反芻動物及其他草食動物腸內則有可分解的微生物存在,可利用纖維素成為產生能量的主要來源。 |
j化學式:HO(C6H10O5)nH,通常寫為(C6H10O5)n k存在:纖維素為多種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份,用以增加根、莖、枝桿、葉脈的堅硬度。纖維素至少佔植物乾體重30﹪,棉花幾乎是純的纖維素 l結構 |
uβ-葡萄糖縮合而成的同元多醣 |
m性質 |
u由於結構與澱粉不同,故不為人體消化酉每所分解,但能幫助腸胃蠕動,增進腸胃健康 v在反芻動物(如牛、羊)的瘤胃中有些細菌具有能分解纖維素的 酶,能將纖維素分解,以供反芻動物利用 w澱粉與纖維素均無還原性 x纖維素具有很強的分子間氫鍵,不溶於水,又只能與極少數的化學品反應(所以濾紙在實驗室中可用來過濾各種沈澱物) y纖維素和某些強酸或強鹼作用,性質會變硬 如紙張浸於硫酸後再用水清洗而製得質硬而防水、防油的硫酸紙,俗稱羊皮紙 |
n用途 |
u纖維素是一種很有用的化學物質。廣用於纖維素工業(如:建材、製紙、賽璐珞、人造絲、塗料等) v製造炸藥:硝酸纖維素,纖維素以硝酸及硫酸處理而得 w製造塑膠:賽璐珞是一種最早製得的塑膠材料 |
|
蛋白質與酵素 |
1. 存在與組成 |
(1) 蛋白質是生物體中(動、植物細胞)的重要組成物質 (2) 存在於我們的身體(包括肌肉、毛髮、指甲和皮膚)的大部分物質是蛋白質 (3) 組成蛋白質的小分子是α-胺基酸,常見約二十種 |
(4) 蛋白質是由許多的α-胺基酸藉肽鍵(又稱醯胺結合) |
 |
連結而成之聚醯胺類 |
| |
2. 單體:α-胺基酸 |
(1) 通式: |
 |
因同時具有有機鹼的-NH2及有機酸的-COOH等官能基,故為兩性物質 |
(2) 最簡單的α-胺基酸為甘胺酸(或胺基乙酸):
備註:家庭最常用的調味品味精是麩胺酸(一種胺基酸)的鈉鹽,俗稱麩胺酸鈉 |
 | | |
j結構:  |
(3) 鍵結:肽鍵 |
 |
(或稱:醯胺鍵),胺基酸分子的-COOH與-NH2官能基進行脫水聚合處 | |
u二肽的形成:由二個胺基酸分子縮合可得二肽  備註:三個胺基酸分子縮合得三肽 |
v多肽的形成:由多個胺基酸縮合而成多肽  |
3. 蛋白質 |
(1) 以分子量區分 j多肽:分子量約小於5000(50個胺基酸殘基) k蛋白質:分子量大於5000以上,高可達百萬,胰島素為最小的蛋白質(分子量5733) (2) 胺基酸順序 j意義:蛋白質分子中胺基酸殘基排列的順序稱為胺基酸順序 k胺基酸順序用以表示蛋白質的特性,含不同胺基酸殘基或含相同胺基酸殘基而順序不同,皆成為不同的蛋白質 (3) 蛋白質的結構 蛋白質肽鏈中羰基的氧和醯胺基的氮會有很多氫鍵存在,故蛋白質的肽鏈不會是單純的直鏈 j螺旋結構 u蛋白質鏈會由於產生很多氫鍵而纏繞成α-螺旋結構 v蛋白質受熱後,由於氫鍵裂斷,其α-螺旋結構被破壞,而喪失其緊密結構 wα-螺旋結構是毛皮、蹄角和羽毛的蛋白質主要結構 kβ-摺板結構 β-摺板結構是蠶絲中纖維蛋白的主要結構,由於氫鍵產生多肽鏈間,使得一些多肽鏈聯在一起成纖維狀 |
4. 酶(又稱酵素) (1) 意義:酶是生物的催化劑 (2) 組成:酶的本質是蛋白質,有些為簡單的蛋白質,大部分為拼合蛋白質 拼合蛋白質(具有活性)= 酶蛋白(簡單蛋白質) + 輔酶(非蛋白質) (或輔基) 備註:酶蛋白和輔基拼合在一起才有酶的活性 (3) 性質 j酶具有特異性 k酶的催化效力非常大,只要非常微量,便能催化大量受質起反應 l酶催化作用易受溫度之影響(大致在35~55℃最適宜) m酶催化作用易受pH值之影響<因蛋白質為兩性物質> n無論酶分子如何龐大,但其表面上只有某少數「基點」可與受質發生作用,這些基點特稱為「活化中心」 |
|